氣象報告:「台灣最高溫達38度,紫外線達危險級,請各位民眾外出多注意防曬……!」
節氣快過“白露“,“秋老虎“又要出來肆虐了,每當進入秋季,就常會聽到氣象局發出紫外線過高的警告,可是你知道什麼是紫外線嗎?那你又知道什麼是紫外線過高?而紫外線對體人又有什麼影響呢?要如何選擇防曬產品的係數(SPF)呢?所以,要了解紫外線並正確、有效地做好防護才是防曬保養的第一步!
紫外線指數分成微量(0~2)、低量(3~4)、中量(5~6)、過量(7~9)、危險(10以上)幾個等級,太陽紫外線愈強,紫外線指數的數字也愈大。
紫外線指數 |
級數 |
防護措施 |
1~2 |
微量 |
帽子﹑洋傘 |
3~4 |
低量 |
帽子﹑洋傘﹑防曬乳液(早上一次) |
5~6 |
中量 |
帽子﹑洋傘﹑防曬乳液(早上一次)﹑太陽眼鏡 |
7~9 |
過量 |
帽子﹑洋傘﹑防曬乳液(早上及中午各一次)﹑太陽眼鏡﹑長袖衣物﹑儘量待陰涼處 |
10~15 |
危險 |
帽子﹑洋傘﹑防曬乳液(早上及中午各一次)﹑太陽眼鏡﹑長袖衣物﹑儘量待陰涼處﹑10~14時避免外出 |
紫外線的種類
紫外線依波長的不同分為UVA(320-400nm﹐長波)﹑UVB(290-320nm﹐中波)﹑UVC(200-290nm﹐短波)﹐UVA比較不會造成皮膚的灼傷﹐但會持續造成皮膚變黑﹐UVB則很容易造成皮膚的灼傷﹐大部份的UVC在經過臭氧層時都被過濾掉了。
紫外線的好處
促使皮膚合成維生素D﹐可消滅一些皮膚表面的有害病原菌﹐如同太陽光給各種生物能量來源,適當的紫外線照射對人類身體健康有正面的幫助,例如可以舒緩心情、增加體內維生素D合成等。
紫外線的缺點
紫外線也是皮膚無形殺手,造成曬傷﹑皮膚癌﹑加速皮膚老化,還有眼睛視網膜病變與退化,都與紫外線曝曬有相當程度的關係。
防曬成份
在防曬乳液的成份中可簡單分為化學性防曬及物理性防曬成份﹐它們對紫外線的防止範圍不同﹕
- 化學性防曬成份﹕以吸收紫外線來達到防曬的功效﹐如下表。
成份 | 防止範圍 | 註 |
para-aminobezoic acid (PABA) | UVB | 過去最常用﹐但有些人會過敏 |
PABA ester (Padimate-O) | UVB | |
benzophenone | UVA﹑UVB | 只吸收部份UVA |
cinnamates | UVB | 部份也有吸收UVA |
salicylates | UVB |
- 物理性防曬成份﹕以反射﹑散射紫外線來對UVA及UVB的產生防曬﹐對UVB及UVA都有很好的防曬作用。但擦起來較厚﹐皮膚可能較不舒服﹐如下表。
成份 | 防止範圍 |
zinc oxide(ZnO) | UVA﹑UVB |
titanium dioxide(TiO2) | UVA﹑UVB |
red petrolatum | UVA﹑UVB |
- 混合型﹕混合化學性防曬及物理性防曬﹕混合化學性防曬及物理性防曬物質以達到防止UVA﹐UVB的效果。
市面上的防曬產品依照作用機制可分成二大類。化學性防曬成分為對胺基苯甲酸酯類及二苯基酮等,主要作用為吸收紫外線;物理性防曬成分常用二氧化鈦及氧化鋅等,主要作用為反射或散射紫外線。現在的防曬商品多標示有SPF或PA,SPF是sun protection factor縮寫,可延長曬傷的時間,舉例說,原本10分鐘就會被曬傷的皮膚,擦了SPF30防曬乳,會變成300分鐘才曬傷;而PA+可以延長長波紫外線致使皮膚曬傷的時間約2至4倍,PA++是4至8倍,最多標示到PA+++。所以在選用防曬乳液時應該特別選購標有SPF防曬係數20以上,才能真正有效的達到防曬效果。
日曬前後小叮嚀
【日曬前】
* 膚色會影響對紫外線的抵抗力﹔白人 < 黃種人 < 黑人﹐因此建議不同的係數的防曬乳液﹐白人(15~30)﹐黃種人(8~15)﹐黑人(4~8)。
* 一天內不同時間的太陽紫外線強度不同﹐中午(10~14時)最強﹑清晨及傍晚較弱﹑晚上不須使用防曬乳液。
* 不同季節及天氣下太陽紫外線強度不同﹐可參考紫外線指數報告。
* 出門前30分鐘先塗抹
* 使用量要充足
【日曬時】
* 防水性好的防曬油不易被汗水洗去﹐效果較好﹐但較油膩﹐適合運動﹑游泳用﹐保養性的防曬乳液可每天用﹐但須視流汗程度適時補充。
* 補充身體水分
【日曬後】
* 徹底清潔肌膚(防曬產品也要卸妝)
* 使用可鎮靜、安撫肌膚的產品